【快播报】共谋致富“黄金果”
通讯员 张宏
【资料图】
初夏,正是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2400亩枇杷喜迎丰收的时节,进村采购的果商、游客络绎不绝。今年,茴坝村枇杷产量达15万公斤,产值将超200万元,成为村民致富的“黄金果”。
时间回溯到2000年,茴坝村交通闭塞,村里661户人家有304户贫困户,属于深度贫困村。
茴坝村属岩溶地貌,山高坡陡,石漠化严重,不宜种植粮食作物,村民收入单薄。
茴坝村龙望潭组有19户人家,多为留守老人。“不通路就没出路!”江灿银回忆说,村民前后凑了6万元,耗时5年修了一条毛路,其中最棘手的是300米的绝壁公路。
为了凿通两座山,工人腰间缠着绳索,挂在海拔700米的山间,脚底下蜿蜒着马水河,两年时间出现过6次山体滑坡、暴雨等极端状况。路通后,村里开了庆功会。
“村里仅有的一条砂石路,无边沟,雨后泥沙裹挟而下,无法通行,这可愁坏了我。”时间来到2017年,茴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宏谋划着硬化公路,当时条件艰苦,村里东拼西凑了1.5万元,耗时两年完成公路硬化。
公路硬化完成后,村民沿路放鞭炮庆祝,似乎一切有了生机。
路通了,就得谋产业。2017年,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。
同年10月,恩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扶贫工作队员和村“两委”成员赴四川成都考察,在反复对比茴坝村和成都的地形、海拔、气候及土壤的酸碱度后,决定将“白玉”和“大五星”两个品种的枇杷引进到茴坝村。
当时,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正文和队员王宏挨家挨户走访,给村民做思想工作。最终,该村龙望潭组10多户村民率先试种150亩枇杷。
由于枇杷生长周期长、挂果慢,村民迟迟看不到转机。没多久,投资商“跑路”,扶贫工作队、村干部信心大跌。
2020年,茴坝村终于迎来了光明。扶贫工作队请到恩施职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江泽、曹鹏鹤与州植保站专家团来茴坝村指导。江泽、曹鹏鹤与乡政府签订义务服务协议,承诺提供两年无偿服务。
2020年以来,江泽、曹鹏鹤隔三岔五到茴坝村,在枇杷施肥、套袋、壮果、剪枝等关键环节,指导村民科学管理,提供专业种植技术,并出版了《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枇杷栽培管理》一书。
有了科学的管理手册,茴坝村的枇杷品质渐好。3年时间,村里枇杷产业逐渐发展至2400亩。
“我们合作社批发、零售的枇杷已经有5000斤!”今年3月,茴坝村年轻党员侯林去四川学习了枇杷科学管理技术,回来后成立了一家枇杷种植合作社,承包了20亩枇杷试验园,按期壮果、施肥、套袋、采摘、剪枝,枇杷品相好,卖得也好,村民纷纷学习他的“独家秘籍”。
“枇杷长势好,怎么卖出去是个难题。”王宏语重心长地说。枇杷成熟后会落果,摘下来的果子难保存,如果不及时卖出去就会浪费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大家各显身手找出路。恩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与村民签订了消费帮扶协议,与村委会一起共谋销路;乡贤胡云捐款5000元,请到“两山”实践创新示范区高级规划师代敏团队进行产业帮扶,意将茴坝村打造成“富硒果蔬公园”;恩施市人大代表任仕林捐款5000元,在抖音“茴乡情”上直播、发布小视频,流量高达18万。
“到外婆家里吃枇杷去!”5月31日,茴坝村枇杷园正式开园,游客争相购买枇杷。
“今年已经卖了两万元。”阴雨绵绵,78岁的江灿银赤着脚在园里摘枇杷。手头还有30公斤的订单。今年70岁的江灿鲜和江灿银是两兄弟,家中有10亩枇杷园,今年已经卖了6万元。
“这里的枇杷口感好、汁水足,我准备多买点,带回去给亲朋好友。”从白杨坪驱车过来的刘继林从江灿鲜家买走了20公斤“大五星”。
枇杷产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。“不愁卖了!”王宏难掩激动地说。除了零散的游客,还有水果店来批发,今年,享买乐、新景添超市与茴坝村签订了5万公斤的协议,每亩枇杷园可增收5000元。
沉寂5年的枇杷,满山间的橙黄,铺就了一条“黄金毯”。5年的坚守,村民终于收获了“黄金果”。
关键词:
2023-06-14 13:03:32
2023-06-14 10:27:15
2023-06-14 08:49:50
资讯